<strike id="2wbfl"></strike>

<th id="2wbfl"><option id="2wbfl"></option></th>

    1.  
       
       

      中國海警艦艇編隊2023年11月9日在我釣魚島領海巡航

      11月9日,中國海警1301艦艇編隊在我釣魚島領海內巡航。這是中國海警依法開展的維權巡航活動。

      汪文斌:日本有關方面應停止在釣魚島海域的侵權挑釁

      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是中國的固有領土。日本右翼船只非法進入釣魚島領海,嚴重侵犯中國主權。中國海警船依法開展現場執法,是維護主權的正當舉措。

      釣魚島,亦稱釣魚臺、釣魚嶼、釣魚山,位于北緯25°44.6′,東經123°28.4′,長約3641米,寬約1905米,面積約3.91平方千米,最高海拔約362米,地勢北部較平坦,東南側山巖陡峭,東側巖礁頗似尖塔,中央山脈橫貫東西。釣魚島盛產山茶、棕櫚、仙人掌、海芙蓉等珍貴中藥材,棲息著大批海鳥,有“花鳥島”的美稱。
      我國現已公布釣魚島和釣魚島上2座山峰、5個岬角、4條溪流的標準名稱,釣魚島周邊海域1個海灣、2條水道、1個錨地和周邊14個小島……

      查看詳情>>

      黃尾嶼位于釣魚島東北約27千米處,北緯25°55.4′,東經123°40.9′,長約1293米,寬約1102米,面積約0.91平方千米,是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第二大島,最高海拔約117米。黃尾嶼是近圓形的死火山,中央高周邊低,東側懸崖陡峭,陡崖處見有頗為壯觀的直立狀節理的巖石裸露。島嶼中央有一形似死火山口的凹地,島上遍布棕櫚樹和矮樹叢,海岸邊到處是大塊的火山巖。因島上鳥多,也被稱為“鳥島”。
      我國現已公布黃尾嶼和黃尾嶼上1座山峰及周邊……

      查看詳情>>

      赤尾嶼位于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最東端,北緯25°55.3′,東經124°33.5′,形如不規則三角形,距釣魚島約110千米,長約484米,寬約194米,面積約0.065平方千米,最高海拔約75米,島嶼主體呈尖塔型。島嶼海岸為基巖海岸,陡崖峻峭,島嶼北側與西側多礁石。
      我國現已公布赤尾嶼和赤尾嶼上1座山峰、1個海蝕柱及周邊10個小島的標準名稱。

      查看詳情>>

      南小島位于北小島東南,距釣魚島約5.5千米,北緯25°43.4′,東經123°33.0′,長約1147米,寬約590米,面積約0.45平方千米,最高海拔約139米。島體呈橢圓形,東南側坡度較大,中間大部分為平地。因島上蛇多,也被稱為“蛇島”。
      我國現已公布南小島和南小島上1座山峰及周邊11個小島的標準名稱。

      查看詳情>>

      北小島位于釣魚島以東約5千米處,北緯25°43.8′,東經123°32.5′,長約1030米,寬約583米,面積約0.33平方千米,最高海拔約125米,呈近平行四邊形,西北—東南走向。
      我國現已公布北小島和北小島上2座山峰及周邊3個小島的標準名稱。

      查看詳情>>

      北嶼位于釣魚島東北約6千米處,北緯25°46.9′,東經123°32.6′,長約193米,寬約142米,面積約0.02平方千米,最高海拔約24米。島體呈三角形,地勢西部較平坦。   
      我國現已公布北嶼和北嶼周邊4個小島的標準名稱。

      查看詳情>>

      南嶼位于釣魚島東北約7.4千米處,北緯25°45.3′,東經123°34.0′,長約170米,寬約75米,面積約0.007平方千米,最高海拔約4.8米。島體呈彎月形,島上無植被生長。
      我國現已公布南嶼的標準名稱。

      查看詳情>>

      飛嶼位于釣魚島東南約1.5千米處,北緯25°44.1′,東經123°30.4′,長約63米,寬約33米,面積約0.001平方千米,最高海拔約2米。島體略呈蝦尾狀,西南側山石陡峭,島上無植被生長。
      我國現已公布飛嶼和飛仔嶼的標準名稱。

      查看詳情>>

      中國釣魚島數字博物館由序廳及三個展廳組成,博物館展陳內容包括歷史圖片、視頻資料、文獻資料、法律文件、實物模擬、各類模型、動畫故事、新聞報道、學者論著等,并設有講解員、館長問答等互動環節。
       
       

      基本立場

      重要史料

      歷史證據

      1403

      1534

      1556

      1561

      1561

      1579

      1606

      1663

      1683

      1718

      1800

      1808

      順風相送

      《順風相送》成書于明朝初期,書中明確記載了釣魚島。永樂年間(1403─1424),中國官員根據下西洋的航海實踐,累次校正古本傳抄?,F藏于英國牛津大學鮑德林圖書館(Bodleian Library)的《順風相送》,是明代萬歷年間的傳抄本。該書記載了中國海上航線及途經島嶼,其中明確記載了釣魚嶼(即釣魚島)、赤坎嶼(即赤尾嶼)等島嶼名稱。這表明,早在十四、十五世紀中國就已經發現并命名了釣魚島。 查看詳情>>

      使琉球錄

      1534年(明嘉靖十三年),陳侃時任吏科左給事中,任冊封琉球正使,奉命出使琉球。其所著《使琉球錄》中記載,“過釣魚嶼,過黃毛嶼,過赤嶼,目不暇接……見古米山,乃屬琉球者。夷人鼓舞于舟,喜達于家?!边@段文字清楚表明,到古米山(即久米島)才入琉球境內,釣魚島不屬于琉球。 查看詳情>>

      日本一鑒

      1556年(明嘉靖三十五年),鄭舜功受明朝政府派遣赴日本考察,撰寫了《日本一鑒》。書中繪制的“滄海津鏡”圖中有釣魚嶼。 查看詳情>>

      使琉球錄

      1561年(明嘉靖四十年),郭汝霖時任刑科給事中,任冊封琉球正使,奉命出使琉球;李際春時任行人司行人,任冊封琉球副使,隨郭汝霖同使琉球。郭汝霖、李際春共同編著《使琉球錄》,其中“使事記”中記載,“閏五月初一日過釣嶼,初三日至赤嶼焉。赤嶼者,界琉球地方山也。再一日之風,即可望姑米山矣?!边@段文字表明:赤嶼(即赤尾嶼)是中國與琉球的分界。 查看詳情>>

      籌海圖編

      1561年(明嘉靖四十年),明朝駐防東南沿海的最高將領胡宗憲主持、地理學家鄭若曾編纂的《籌海圖編》一書標明了明朝海防管轄的沿海島嶼,其中卷一之《福建沿海山沙圖》明確將釣魚島、黃尾嶼、赤尾嶼等島嶼編入其中,表明這些島嶼在明朝就已經納入中國海防管轄范圍之內。 查看詳情>>

      使琉球錄

      1579年(明萬歷七年),蕭崇業時任戶科給事中,任冊封琉球正使,奉命出使琉球;謝杰時任行人,任冊封琉球副使,隨蕭崇業一同出使琉球。蕭崇業、謝杰共同編著《使琉球錄》,其中“使事紀”中記載,“三十日,過黃茅。閏五月初一日,過釣魚嶼。初三日,至赤嶼焉。赤嶼者,界琉球地方山也。再一日之風,即可望古米山矣?!?這段文字也清楚地表明:赤嶼(即赤尾嶼)是中國與琉球的分界。 查看詳情>>

      使琉球錄

      1606年(明萬歷三十四年),夏子陽任冊封琉球王國正使,奉命出使琉球。其所著《使琉球錄》中記載,“午后,過釣魚嶼。次日,過黃尾嶼。是夜,風急浪狂,舵牙連折”、“水離黑入滄,必是中國之界”。 查看詳情>>

      使琉球記

      1663年(清康熙二年),張學禮任冊封琉球正使出使琉球,其所著《使琉球記》以日記形式記載了出使始末。書中對琉球航路的中外之界有清楚的記載:“水色有異,深青如藍。舟子曰:入大洋矣。頃之,有白水一線,橫亙南北。舟子曰:過分水洋矣,此天之所以界中外者”。 查看詳情>>

      使琉球雜錄

      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汪楫時任翰林院檢討,任冊封琉球正使,奉命出使琉球。其所著《使琉球雜錄》記載,“……乙卯針四更船彭佳山,單卯針十更船取釣魚嶼,又用乙卯針四更船取黃尾嶼,又用單卯針五更船取赤嶼,用單卯針五更船取枯米山,又乙卯針六更船取馬齒山直到琉球?!?/a> 查看詳情>>

      中山傳信錄

      1718年(清康熙五十七年),徐葆光任冊封琉球副使,奉命出使琉球??滴趸实蹫榱诉M一步弄清中琉的疆域劃分,特命徐葆光帶天文生往琉球測海圖,后在《中山傳信錄》附圖中準確標明琉球諸島名稱和位置,并特意注明:“姑米山乃琉球西南方界上鎮山”。徐葆光的這一疆域劃分的意義在于這是中琉雙方共同認定的疆域劃分。 查看詳情>>

      使琉球記

      1800年(清嘉慶五年),李鼎元時任內閣中書舍人,任冊封琉球副使,奉命隨趙文楷出使琉球。其所著《使琉球記》以日記體裁,詳記出使始末。書中對釣魚島、赤尾嶼等島嶼進行了記述。 查看詳情>>

      續琉球國志略

      1808年(清嘉慶十三年),齊鯤時任翰林院編修,任冊封琉球正使,奉命出使琉球,費錫章時任工科給事中,任冊封琉球王國副使,隨齊鯤一同出使琉球。齊鯤、費錫章共同編著的《續琉球國志略》記載,“十三日天明見釣魚臺,從山南過,仍辰卯針行船二更,午刻見赤尾嶼。又行船四更五,過溝祭海?!?/a> 查看詳情>>

      地圖證據

      萬里海防圖(局部)

      該圖繪于1561年(明嘉靖四十年),收錄于《鄭開陽雜著》卷八。圖中在中國的海防區域內明確標明了釣魚嶼、黃尾嶼和赤嶼等。 查看詳情>>

      福建沿海山沙圖

      該圖繪于1562年(明嘉靖四十一年),收錄于《籌海圖編》卷一。圖中在中國的海防區域內明確標明了釣魚嶼、黃尾嶼和赤嶼等。 查看詳情>>

      琉球過海圖

      該圖收錄于1579年(明萬歷七年)冊封使蕭崇業編纂的《使琉球錄》中,圖中顯示了冊封使團在赴琉球途中經過釣魚島等島嶼。 查看詳情>>

      針路圖

      該圖收錄于1721年(清康熙六十年)冊封使徐葆光《中山傳信錄》。圖中所繪的是中琉間的航海路線,并清楚地顯示了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是中國往琉球的必經之地。 查看詳情>>

      針路圖

      該圖收錄于1756年(清乾隆二十一年)冊封使周煌編纂的《琉球國志略》。圖中標出了釣魚島等島嶼位于中國往琉球的航路上。 查看詳情>>

      航海針路

      1762 年葡萄牙人的《航海針路》中,將三王島(釣魚島)與臺灣、漳州、寧波等放在同一個表格中,從針路的排列順序及經緯度對應情況可以看出,釣魚島與臺灣等同屬中國。該針路表中,屬于日本的地方則標有“Japaó(日本)”字樣。 查看詳情>>

      坤輿全圖

      該圖系法國耶穌會士蔣友仁(Michael Benoist)接受清朝委任,在康熙《皇輿全圖》的基礎上進行改制增訂,成圖時間約在1767年(清乾隆三十二年)。該圖根據最新的測圖法增補了“好魚須”、“歡未須”、“車未須”等島嶼信息。據考證,上述三個島名正是“釣魚嶼”、“黃尾嶼”、“赤尾嶼”的閩南語讀音?!独ぽ浫珗D》是經乾隆皇帝欽定的官方輿圖,說明當時釣魚島列嶼已經明確被標入清朝版圖。 查看詳情>>

      最新中國地圖

      《最新中國地圖》(A New Map of China)由約翰?卡里(John Cary)繪制于1801年,為英國官定地圖。約翰?卡里(1754-1835),英國制圖家,他繪制的地圖以準確度高而被后人所推崇。圖中沿臺灣島(Tai-ouan)東北方向由近及遠一次可以看到標志清晰的Pon-kia(即“彭家嶼”)、Hoan-pin-su (即“花瓶”)、Hao-yu-su(即“釣魚嶼”)、Hoan-oey-su (即“黃尾嶼”)以及Tshe-oey-su (即“赤尾嶼”)等諸島嶼,且均以中國閩南方言命名。 查看詳情>>

      東印度、中國、澳洲等地航海指南

      1816年倫敦出版的《東印度、中國、澳洲等地航海指南》,對臺灣所屬島嶼和地理范圍均作了明確記載,并標明了各島的經緯度,其中臺灣范圍包括了Tiaoyu-su(釣魚島)和Hoapin-su(花瓶嶼)等。 查看詳情>>

      皇朝中外一統輿地總圖

      該圖由湖北巡撫胡林翼倡議編繪、1863年(清同治二年)湖北巡撫衙門刊行。圖中明確標出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屬于中國的版圖。 查看詳情>>

      沖繩縣管內全圖

      1895年日本出版的《沖繩縣管內全圖》。此圖對沖繩縣所屬島嶼和地理范圍作了明確記載,可清晰看出久米島為琉球群島西南方界,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不在沖繩縣管內。 查看詳情>>